BAAI CONFERENCE

北京智源大会是人工智能领域综合性内行盛会,于2019年10月首次召开,已连续成功举办四届。大会注重国际、权威与专业性,紧密围绕人工智能发展前沿与热点问题发表演讲、展开对话。8位图灵奖得主曾参与大会,每年有200位顶尖专家出席,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观众齐聚一堂。 2023北京智源大会将于6月9日至10日召开,线下会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线上将同步直播。预计将有超过3万名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人士注册参会,分享研究成果,学习前沿知识,交换实践经验,建立联系合作。 点击此处获取大会邀请函
    • 大会主席


    •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理事长,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原微软亚太研发集团首席技术官,曾任金山软件CEO、微软亚太研发集团CTO、微软亚洲工程院院长、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微软第一批“杰出科学家”。国际计算机协会(ACM)和电气电子工程协会(IEEE)双会士,曾获2010年IEEE计算机学会技术成就奖和2012年ACM多媒体杰出技术成就奖,并获评2008年度美国杰出亚裔工程师奖。发表过近四百篇学术论文,编著过多本学术专著。自2018年起,在Guide2Research发布的世界顶尖计算机科学家排名中,蝉联中国大陆科学家榜首。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智源学术顾问委员,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工程院、美国人文与科学院三院院士。他的重要贡献包括指出了机器学习与统计学之间的联系,并推动机器学习界广泛认识到贝叶斯网络的重要性。他还以近似推断变分方法的形式化、最大期望算法在机器学习的普及方面的工作而知名。2022年,因其“对机器学习的理论基础及其应用作出了根本性贡献”获得首届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智能科学或数学奖”。

    • 程序主席


    • 黄铁军,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多媒体信息处理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方向为视觉信息处理和类脑智能,发明了脉冲连续摄影原理和超高速相机,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高效视觉特征分析压缩)、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视频编码国家标准)、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突出贡献奖和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杰出贡献奖。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和中国电子学会会士。

    •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助理主任,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基础理论中心主任兼院长助理,智源机器学习方向首席科学家。曾担任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卡内基梅隆大学兼职教授。主要从事机器学习研究,在国际重要期刊与会议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担任国际期刊IEEE TPAMI的副主编和编委、国际会议ICML 2014地区联合主席、以及ICML、NIPS等国际会议的领域主席。研究工作围绕机器学习基础理论、高效算法和应用展开。

    • 论坛主席(信息更新中)


    • 张俊教授,博士,是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和统计学的全职教授。他曾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马赛分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日本理化学研究所脑科学研究所、哈佛大学数学科学与应用中心以及中国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担任访问学者职务。他曾担任数学心理学学会主席、副主席和执行委员会成员,以及大脑和行为科学联合会(FABBS)理事会成员和常务理事。他是心理科学协会(APS)和心理计量学会(Psychonomic Society)的会士。他是期刊《信息几何》的创始编辑,曾任《数学心理学杂志》副编辑,并担任多个期刊的编辑委员会成员。他领导”心灵、机器和数学“实验室进行神经和脑信号分析、计算视觉、认知建模、机器学习、类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研究。他目前的研究工作致力于信息几何和科学信息的几何化。

    • 林咏华现任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 主管大模型研究中心、人工智能系统及基础软件研究、产业生态合作等重要方向。IEEE女工程师亚太区领导组成员,IEEE女工程师协会北京分会的创始人。曾任IBM中国研究院院长,同时也是IBM全球杰出工程师,在IBM内部引领全球人工智能系统的创新。从事近20年的系统架构、云计算、AI系统, 计算机视觉等领域的研究。本人有超过50个全球专利,并多次获得ACM/IEEE最佳论文奖。获评2019年福布斯中国50位科技领导女性。


    • 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MIT)脑与认知科学系,获认知神经科学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工智能的认知神经基础(AI of Brain & Cognition, ABC)、视觉智能。曾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国家级人才项目资助以及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等。

    • 刘知远,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和社会计算。2011年获得清华大学博士学位,已在ACL、EMNLP、IJCAI、AAAI等人工智能领域的著名国际期刊和会议发表相关论文100余篇,Google Scholar统计引用超过3万次。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第2完成人)、中国中文信息学会钱伟长中文信息处理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2完成人)、中国中文信息学会汉王青年创新奖,入选国家青年人才、北京智源研究院青年科学家、2020年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榜单、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担任中文信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中文信息学会社会媒体处理专委会秘书长,期刊AI Open副主编,ACL、EMNLP、WWW、CIKM、COLING领域主席。

    • Prof. Yan is currently Visiting Chief Scientist at Beijing Academy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non-profit organization), and former Group Chief Scientist of Sea Group. Prof. Yan Shuicheng is a Fellow of Singapore's Academy of Engineering, AAAI, ACM, IEEE, and IAPR. His research areas include computer vision, machine learning, and multimedia analysis. Till now, Prof Yan has published over 600 papers at top international journals and conferences, with an H-index of 130+. He has also been named among the annual World's 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eight times. Prof. Yan's team received ten-time winners or honorable-mention prizes at two core competitions, Pascal VOC and ImageNet (ILSVRC), deemed the “World Cup” in the computer vision community. Besides, his team won more than ten best papers and best student paper awards, particularly a grand slam at the ACM Multimedia, the top-tiered conference in multimedia, including the Best Paper Awards thrice, Best Student Paper Awards twice, and Best Demo Award once.

    • 冯俊兰,IEEE Fellow,现任中国移动集团级首席科学家、中国移动研究院人工智能与智慧运营中心总经理、中国互联网协会人工智能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副理事长、国际Linux网络基金会董事会主席、中国通信学会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冯俊兰博士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语音识别、语言理解和数据挖掘,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国内外授权专利60多项,著书一部。2013年加入中国移动研究院,建立并带领公司人工智能团队--“九天”团队在网络智能化、人工智能平台、语音、人机对话等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勇担人工智能原创性技术突破任务,创新性提出“体系化人工智能”,解决日益泛在的智能化需求与人工智能落地成本高、效率低的根本矛盾。目前已带领团队承担国家科技创新重大重点项目、示范项目共16项。

    • 张文彬,2004年获得北京大学理学学士学位,2010年获美国阿克伦大学博士学位。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特聘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和蛋白质工程。自独立开展工作以来,以“精密结构高分子”为中心,对高分子的设计、合成和自组装做了积极的尝试和深入的研究,致力于通过结合生物大分子和合成大分子的设计理念和独特基元,发展具有精密结构的非传统高分子,实现对其化学结构和物理结构的精准控制,以发展相应的功能材料。至今为止,已在Science, Proc. Natl. Acad. Sci. USA,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CS Cent. Sci., Giant, Macromolecules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共150篇,其中118篇为第一或通讯作者,总他引5000余次。曾获日本化学会杰出讲座奖(2017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19年)、Bayer Investigator Award(2021年)等荣誉和人才计划。

    • 研究方向为深度概率学习,李崇轩获 ICLR 杰出论文奖,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吴文俊人工智能优秀青年奖,中国计算机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北京市科技新星,中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产学结合协同育人项目等。


    • 陈键飞于2014年和2019年分别在清华大学获得了计算机科学的学士和博士学位,并在TSAIL组与朱军教授合作。他的研究兴趣包括高效机器学习,特别是量化神经网络、随机优化算法和概率推理算法。在过去,他还开发了几个可扩展的主题模型训练系统。2019年,陈键飞因杰出的工作获得了CCF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他还曾在2009年获得中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2018年,陈键飞共同创立了RealAI,这是他职业生涯中的一个显著成就。

    • 堵俊平,LF AI&DATA基金会主席(2022-2023)。Apache基金会成员、Apache Hadoop等项目的核心PMC 以及Committer。曾任世界五百强公司高管、硅谷著名创新公司的研发负责人等职务,在云计算、大数据和AI开源领域等领域具有长期的经验与影响力。

    • 王鹤博士是北京大学前沿计算研究中心(CFCS)的助理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他创立并领导了北大具身感知与交互实验室(Embodied Perception and InteraCtion Lab,主页:https://hughw19.github.io)。实验室立足三维视觉感知与机器人学,重点关注具身机器人在三维复杂环境中的感知和交互问题,研究目标是以可扩增地方式发展高泛化性的机器人视觉和控制系统。研究成果覆盖物体抓取、功能性操控、灵巧操作及寻物导航,于CVPR/ICCV/ECCV/TRO/RAL/ICRA/IROS/ICLR/NeurIPS/AAAI发表40余篇工作,获得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优秀青年论文奖,ICRA2023 Outstanding Manipulation Paper finalist,Eurographics 2019最佳论文提名,ICLR 2021可泛化机器人物体操纵挑战赛ManiSkill无额外标注赛道冠军。他担任了CVPR2022和WACV2022的领域主席,Image and Vision Computing的副主编和诸多顶会的审稿人、程序委员。在加入北京大学之前,他于2021年从斯坦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师从美国三院院士Leonidas. J Guibas教授,于2014年从清华大学获得学士学位。